2015/8/4 15:03:54
智利(CHILE),在印第安語中的意思是“天之盡頭”。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讓智利至今保持著原生態的葡萄種植環境,使得其成為名副其實的葡萄種植天堂。
說到葡萄酒,多數人都會想到法國。而對于智利葡萄酒的印象多半停留在“廉價”上。而現在,智利葡萄酒已經開始成為很多人的新寵。
葡萄初登美洲大陸要追溯到早期的西班牙傳教士,盡管此后葡萄被廣泛種植于美洲大陸的其他地區,但直到16世紀中葉才來到智利。后來,破壞力極強的葡萄根瘤蚜席卷歐洲,那些失去了葡萄園的歐洲葡萄酒商紛紛遷至新大陸,智利的葡萄酒業也由此萌芽。
如今,智利的葡萄種植帶沿著安第斯山坡,蔓延到近海,帶來多種多樣的高品質葡萄酒。
智利國土狹長,從南到北約4000多公里,而東西只有150公里寬,兩側分別是終年積雪的安第斯山和溫暖的太平洋。按照地理學上的理解,在南緯32°38°之間的智利葡萄酒產區,氣候相當于西班牙和北非的氣候條件,其自然構成堪比加州和波爾多葡萄產區。而智利獨特的地理環境,有效地將葡萄的酸度維持在了最佳狀態——智利屬于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少雨,冬季寒冷濕潤,這種氣候對葡萄的生長和品質十分有利,特別是在靠近安第斯山脈的地區,葡萄一般到5月才采摘,因而會更加新鮮。
此外,洋流對這里的氣候有很大的調節作用——在葡萄生長的季節,白天陽光明媚,晚上氣溫下降,溫和的氣候和較大的晝夜溫差,讓葡萄可以比其他產區有更長的成熟期。
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天然屏障,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東部的安第斯山脈,南部的巴塔哥尼亞和南極冰川,西部的太平洋和海岸山脈,讓智利的葡萄園遠離有害物質,并為其提供了多樣的土壤類型。葡萄酒產區主要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附近,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釀酒葡萄生長,降水主要在冬季,而安第斯山融化的雪水為智利提供純凈的水源。
除了氣候,土壤的因素也很關鍵。據了解,曾是河谷的貧瘠土地反而是葡萄植株生長的最佳環境,河流干涸之后留下的土壤中石質含量高,礦物質含量也更豐富。而針對南美葡萄園區降水普遍不足,石質土壤蓄水能力不高的情況,也有相應的措施來應對——當地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地下滴水灌溉”方法,一方面可以讓葡萄的根扎得更深,果實更緊實,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約資源,因為從地表灌溉水分很容易蒸發,采用地下滴灌則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效率。這種灌溉技術可以精確地提供每株葡萄需要的水分,保證葡萄果實的最佳品質。
智利被譽為“葡萄種植的天堂”,作為南美洲第二大產酒國,在智利隨處可見青翠的葡萄園。由北到南分為阿空加瓜、中央谷地、南部谷地3個大區——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北部的阿空加瓜是智利最干燥炎熱的葡萄酒產區,生產風味濃厚強勁的紅酒和溫潤的白葡萄酒;最重要的產區中央谷地擁有智利75%的葡萄園,是大型酒廠聚集的知名產區;南部谷地受太平洋的影響,寒冷潮濕,多云霧,受氣候的影響,黑皮諾和麗絲玲等品種都有很好的品質。
目前,智利大約有300家葡萄酒廠,出于對智利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農業現狀的認識,釀造師不斷改進工藝也使智利葡萄酒達到新的高度。智利酒酒體通常都比較濃郁豐厚,風格明朗,入口適宜。
實際上,純凈的種植環境加上不斷革新的生產技術,使智利葡萄酒的品質近年來不斷提升。即使是最苛刻的品酒師也開始認為智利已經具備了出產傳世佳釀的能力。目前智利葡萄酒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其完美的口感和較高的性價比贏得了很好的口碑。